吴德周:群众口中的“牛”所长

发布时间: 2021-06-07 17:19 来源:寿宁县司法局 魏眉妹
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打印

   在寿宁司法行政队伍里,有这样一位老所长,他默默扎根基层,游走在司法行政工作最前线;他爱管闲事,不管是家庭纠纷还是邻里纠纷他都要插手管管;他还是个话痨,走到哪里都要跟群众聊聊天,普及普及法律知识。“吴”字在寿宁土话和“牛”谐音,所以群众都叫他“牛”所长。

  深耕基层二十多年的“老牛”

  吴德周1993年4月至2000年11月任托溪乡溪坪村党支部书记,2000年12月被录用为公务员,安排托溪乡党政办工作、2003年9月收编司法局,历任凤阳、托溪司法所副所长,大安、南阳司法所所长。作为有二十多年基层经验的老司法人,吴德周在社区矫正工作上有自己的一套经验做法:“法律并不是呵气成冰,而应是春回大地,在按规章制度的同时,对社区矫正对象这些特殊群体,我们要凭着一颗真心和耐心,引导促使他们转化,积极帮助矫正人员解决实际困难,安其身,暖其心,帮助其顺利回归正确的人生轨道。”

  社区矫正对象杨某某因犯开设赌场、聚众斗殴、故意毁坏财物罪被判有期徒刑五年十个月,由于在监狱中表现良好,2017年3月被假释在南阳司法所社区矫正。在监狱期间,杨某某父亲因病去世,未能见父亲最后一面,加之假释后找不到工作,妻子与其离婚。杨某某一时间陷入迷茫,对生活失去信心。在家庭走访中了解其情况后,吴德周不仅积极对其进行心理安抚,同时鼓励其考取机动车驾照,多方联系将其安排在南阳镇“新安小区”工程队开渣土车。如今,杨某某生活水平不断提升,还经过再次恋爱,娶到一位年轻貌美的妻子。在司法所矫正期间更加的服从管理,还积极主动的在矫正学习中现身说法,以自己在监狱中的亲身经历来告诫社区矫正人员要珍惜现在的生活,积极接受社区改造。

  吴德周始终认为“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”,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难题,从而感化他们,才能使他们能够从思想上真正地认识到自己的犯罪行为,并自觉自愿接受矫正。南阳司法所至今解除社区矫正对象121人,无一人脱管、漏管及重新犯罪现象发生。2015年至今,吴德周协调有关部门,利用寿宁县南阳工业园30多家这一企业基地,为社区矫正、安置帮教人员介绍就业50人。

  化解矛盾保一方平安的“金牛”

  吴德周从事人民调解20多年,调解过的大大小小纠纷多达上千起,涉及医患纠纷、人身损害、邻里纠纷、家庭纠纷、生产性纠纷等。多年的调解经验,他总结了不少调解技巧,但是吴德周表示,最好用的就是说理、讲情,情理结合,有理有据,才能说服、打动当事人。

  2020年3月,吴德周成功化解了持续了近两年的山林土地纠纷。张某某和陈某某世代为邻居,原本关系十分融洽。2018年冬季,双方因约200平方责任田归属问题发生矛盾纠纷,甚至多次发生言语冲突,曾经融洽的关系荡然无存,双方关系变得十分紧张。2020年3月,陈某某见协商无果,未经张某某同意将张某某种在争议责任田中一年多的茶苗擅自拔除,并种上自己的茶苗。张某某发现后再次和陈某某发生激烈争吵,并大打出手。吴德周经过深入了解后,认为当前的主要矛盾在于无法确认双方责任田的具体面积,因此必须寻找到一种双方都信服的方式来测量。于是在征得双方当事人的一致同意后,吴德周决定请第三方测绘公司进行现场测量。

  通过现场测量,双方心知肚明。张某某虽然知道是自己占有了陈某某的责任田,但还是对陈某某擅自拔除自己种植一年多的茶苗耿耿于怀,不肯松口道歉,陈某某则认为明明是张某某有错在先,更是不肯主动让步。吴德周见此情形,向双方普及了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》,同时讲述了六尺巷的故事,阐释了邻里之间应当和谐相处,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,希望双方能以邻里和睦关系为重,各退一步。从事实、法律和情理方面对双方当事人进行劝解,最后双方认识了自己的错误,互相道歉,重归于好。由于该案件在调解过程中,依法依规,情理结合,被司法部司法行政(法律服务)案例库采纳。

  据了解,2016年以来吴德周共排查纠纷260多起,调处278起,其中重大矛盾纠纷50多起,意外死亡事故20多起,均得到有效化解,涉及金额1500多万。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,大事不出镇。2017年吴德周荣获宁德市金牌调解员称号。

  普法宣传以法育人的“法牛”

  走街串巷、进村入户,在调解中普法,在田间地头普法,在生产中普法,在学校企业普法……这是吴德周普法宣传的一个缩影。吴德周高度重视普法工作,20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让吴德周深刻地认识到,一些群众不学法、不懂法导致法律意识淡薄是造成民间矛盾纠纷的根源,而最得力的措施就是通过深入持久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,普及法律知识,让人民群众知法、学法、懂法、守法,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

  为了提高全镇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,一方面他利用国家各类纪念日等有利时机,举行法律宣传活动,发放宣传单、举办讲座、提供免费咨询服务等多元化方式,广泛宣传法律知识。另一方面积极举办各类法治培训班,每年组织司法所干警为辖区中小学讲法治课3次以上。另外,吴德周坚持活到老学到老,现在大家都用起了微信、微博、抖音,他也不服老,利用新媒体为群众带来接地气的实用法律常识,使全镇的法治宣传遍及到各个角落。

  干一行、爱一行、钻一行、精一行。吴德周在数十年的基层工作中始终默默奉献,虽然没有豪言壮语、没有震撼人心的举动,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故事,凭自身的一股“牛”劲,展现了司法干警的风采。

 

附件下载: